近期,一类冒充客服,打着 “关闭会员或付费功能” 旗号的诈骗案件数量急剧攀升,目标主要锁定在经常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中青年群体。
为何 “关闭付费功能” 成了新陷阱?
这类诈骗核心套路可分为以下四步:
第一步是精准伪装身份
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,再借助改号软件,将电话号码伪装成官方客服电话。
更甚者,他们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受害者的姓名、注册时间等私密信息,让人防不胜防。
第二步是制造焦虑情绪
他们会用 “自动扣费”“影响个人征信” 这样极具威慑力的话术,让受害者陷入恐慌之中。
在这种慌乱的情绪下,受害者往往急于解决问题,从而放松了应有的警惕。
第三步是诱导安装木马软件
诈骗分子会要求受害者下载一些所谓的 “认证工具” 或者 “关闭通道” 的远程控制类 APP,比如案例中出现的 “抖动”。
但实际上,这些 APP 都是黑客工具,一旦安装,就如同引狼入室。
第四步是远程操控并无声盗刷
诈骗分子利用屏幕共享或者后台程序,实时监控受害者的手机。当受害者操作网银时,他们同步窃取密码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,甚至能够直接远程进行转账操作。
警方提醒
官方渠道核实 “关闭付费功能” 信息:
像抖音、淘宝等平台,关闭相关服务都必须在 APP 内进行操作,官方绝对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,指导用户下载第三方软件。所以,当接到这类电话后,一定要挂断,然后通过官方客服电话,或者 APP 内 “我的 - 设置 - 反馈与帮助” 等正规途径进行二次确认。
不下载陌生链接和 APP:
只要是以 “客服” 的名义,要求下载的 “远程协助”“屏幕共享” 之类的软件,比如 TeamViewer、QuickSupport 改名为 “抖动”“速联” 等软件,百分之百都是诈骗工具,千万不要下载。
通话中不操作资金账户:
诈骗分子常常会通过持续通话干扰受害者的正常判断。要是接到可疑电话,应立刻挂断,之后再做处理,绝对不要一边通话,一边登录银行账户或者输入验证码。
开启支付安全防护:
设置银行卡单日转账限额,定期更换支付密码,同时关闭小额免密支付功能。
遭遇诈骗后的应对措施:
一旦遭遇诈骗,要立刻做三件事。首先,第一时间拨打 110 报警;其次,拨打各银行客服电话,冻结所有银行卡;最后,保留好通话记录、短信内容、APP 安装包等相关证据。
反诈提醒
诈骗分子不断更新他们的技术手段,但万变不离其宗,核心始终是 “制造恐慌 + 远程控制”。
请大家记住:真正的客服不会帮你关闭功能,真正的平台也不会让你下载不明软件!